English

我劝姑娘一句

●名家随笔
1998-10-06 来源:生活时报 ●李国涛 我有话说

我理发有规矩,总是到那个小店里去。那店在一个小街的角上。店内有三五座椅,生意不算太好,所以安静。

我理发有规矩,总是到那个小店里去。那店在一个小街的角上。店内有三五座椅,生意不算太好,所以安静。重要的是,这店里有一位师傅,他已退休,是受返聘而来的。我找他理发,少说也有15年了。每去,如老友见面,他常说:“算着你也该来了。”理什么发式,那是不用交代的,早就知道。有一次靠近春节,人多,他刚有一个活儿,我不想等了,就请一位青年师傅来理。这时他已经大声替我交代了:“底盘大点,去得少点。只刮胡子,不用刮脸。”您想,多么熟。就是那次,那位年轻师傅给我理出来的发式,却是有点怪。我一看,这正像他自己的发式。原来他是按照自己的形象来塑造顾客的。从此我越发不敢领教青年理发师了。老师傅好,发式至少不怪。还可以天南地北地聊一通。他的价倒不低,每次6元,我觉也值。所以别的理发店我不去。

但是前十来天我发现一个好地方。晨练归来,我见到一排高大的槐树和老榆下,有一位年约30岁的妇女在为人理发。一个方凳上坐着顾客,理发家具全在自行车的前筐里。细看,自行车后轮旁倚着一块硬纸牌,上面歪斜写着:“一元理发”。女理发师没有工作服,穿一身旧衣裤,布鞋。人倒满精神。顾客脖上围的那面布巾,也还干净。当然无盆,不能洗,无电,不能吹。谁来这里也不是为了漂亮,而是为了那个“一元”。我也动心了。我倒不为省下5元钱。我为这里的风凉而动心。天正是热的时候,我的头发也早该理,可是我不愿走进理发店,甚至也不愿上街。这里多好呵,早晨在这里,不但不出汗,甚至有凉意。不过我终于也没去坐那方凳。这里近早市,来往人多,我不想被人(熟人和生人)发现坐在这里。这大约是穿了一辈子4个兜的制服穿出的心理毛病。可是人家的生意还是真不坏,一个起来,一个又坐。我想她是下岗职工,自谋这个职业,能干!半个月以后,在不算宽的路的正对面,也在浓荫下,又来了一位,装备相同,性别相同。可是这一面的生意已经做火了,彼方就无光顾。那位姑娘更年轻,也更俊俏,穿得入时,似乎还用了口红。这么时髦的女性站在这里“一元理发”,真够勇敢泼辣。我很感动,但我从没见有人坐上那方凳。姑娘着急而又有些腼腆,只见她老是低着头,手扶车把,用闪光的鞋尖在方凳前闲划。终于没有生意。我站在路边看过几次,很为她难过。我真想用这一头白发让她发一个早市。不过我还是没去。又两天,那姑娘不再见了。也许是换了工作,也许去开辟另外的市场。我想劝她一句:“你要干这活儿,用不着穿得那么讲究,太讲究,老头老太太就不敢去了。”是不是呢?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